星期二, 十月 31, 2006

热烈庆祝我在美国pass了试用期-FTP/UNIX script recording功能

今天查看工资条,一算,居然已经过了试用期12天了.不知不觉啊...其实算这个日子的唯一目的是以后可以去健身...

回归正题,在美国这段时间还是学了不少东西,涉及行业准则的东西不能说,就透露一些常用软件的小技巧吧:)

FTP:
不知道其它的FTP有没有这个功能的,公司这款FTP有个record script的功能,选择后就开始recording,然后在命令栏的输入,或者鼠标点击产生的命令就可以被录下,选择stop recording,然后选择一个路径,保存成script文件,下次需要的时候就run script就可以了.因为我的工作需要打开一个比较复杂的路径,而本地也要打开一个特别目录,有了这个功能就特别方便.

UNIX:
其实应该是WRQ Reflection才对.用它连接到服务器端的UNIX上.同样地,也是每次都要输入一大堆一样的命令,我就想是不是也有一个一样的recording功能呢?果然,在Marco里面有个recording...后面就不用多说了吧:)

星期二, 十月 24, 2006

using "cat" to concatenate files to another

I saw my leader used "cat", but searching for many sites, there is only output to standard output file - screen.
This is how to use it:
cat fileA fileB fileX > fileAnother

fileAnother will include all the files before ">" in order

星期一, 十月 23, 2006

cliché

我们公司一个美国mm的blog,好像是领导级的,写道: It’s difficult to avoid the clichés but how this city has changed. 什么是cliché呢? google了一下,原来是陈词滥调的意思,并且,还有其他地方解释说,像"last but not least"这样的也算了:
http://www.talkskyland.com/Archive_view.asp?boardID=58&ID=8147

谈谈作文的忌讳:Cliché
首先,什么是一个Cliché呢?
英文中的Cliché,不是指一些plain bad jokes,好像句子“Life\'s a bitch, and then you marry one.” 也不仅仅光是指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些语句;它是指lots of people都在说,并且其中还传达着某种思想或涵义。换言之,一个Cliché,就是一种隐喻,特点之一是指它被过多地使用。
那么,如何辩别Cliché呢?首先,你读句子的前半部分,然后,可以自问自己(尤其是在美国生长的孩子,English已经成为了他们One of the Native Languages):“是不是我已经知道了(因为每一个人都已知道) 句子的结尾将要写什么?” 比方说,俺S在最近一篇有关生物的文章里写道:“基因pool可以使用一点点氯。” (呵呵,阿博知道这说法对不对。screen.width-250)this.style.width=screen.width-250;" align=middle border=0>)我知道这不是Cliché,因为当我自问自己时- 基因pool能用什么,我并不知道他会怎么样地去结束这个句子。
有一次,俺跟S的English老师讨论Cliché,她对我说:“别忘了,Cliché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,就是它那平凡老套的涵义。” 她指出:“‘Serendipity (意外发现珍宝的能力)’ 这个词,就不能算Cliché,虽然这个term用得太广泛了,但是,它传达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意思和思想;事实上,它不能够被其它的词所代替、所去表达。” 是的,我知道她是on mark地正确!写到这里,我想大家因此也就能够辨别出了,中文中的套话和精炼之概括的成语,二者之间的差异了。相对于成语而言,Cliché是完全不同的Degree的陈词滥调,它是一个很空洞的真理,话既脱口,对任何人不起帮助的意义。
一个Cliché,也可能是一种对抽象的事物,采用了对比或夸张等等文学手段的、一个生动形象的描绘的词句。但是,这种表达如果被判断为Cliché,它的前提必须是:人们根据他/她每一天的经验,能够立刻猜得到作者的话中下面将要说明的意思。。。
事实上,一个Cliché,毫无疑问地,具有过度使用的对比的特性。比如说,“Fat as a pig ”,这话也许是对的;比如说,“work like a dog ”,现在可能已不再是完全的事实了;又比如说,“right as rain ” ,这讲法今天听起来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?但是,Anyway,这些词在英文中早已经被过度使用到了一个地步,以至于它的唯一的功能,就是要mark它的使用者是一个有口无心的lazy thinker了。
所以,Ask你的孩子,回学校问他/她的英文老师:什么是Cliché?千万在作文中不要使用Cliché!
Definition of cliche (来源:牛津词典):
n.
1. A trite or overused expression or idea
2. A person or character whose behavior is predictable or superficial

et al的意思

在公司里经常有人写邮件喜欢在人名后面加et al 之前一直以为是某种称呼, google了一下才发现,原来指的是"以及其他人".请见:
http://www.wanfangdata.com.cn/qikan/periodical.Articles/zgkjqkyj/980124.htm
科技论文参考文献中“ed.”和“et al.”的用法

周兆康

  国家标准“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”(GB7714-87)[1]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、著录顺序、著录用的符号、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,但在具体使用“ed.”和“et al.”这两个缩略语时,存在一些问题。特作如下探讨。

1 “ed.”的用法

  “ed.”为“edition”和“editor”的缩略语[2]。作为edition的缩写,其意思是“版,版本”,如“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”6.5节中例举的“5th ed.”,“Rev.ed.”,分别表示“第5版”,“修定版”。edition在这里作单数用,其缩写不会有“eds.”形式。“ed.”如作为editor的缩写,意思是“编者”,有单复数之分:1位编者用“ed.”(即editor)表示,2位或2位以上编者就要用“eds.”(即editors)来表示了。但是在“暮蟛慰嘉南字脊嬖颉?.4.2节中的例句是这样的:“… In:Sodeman W A,Jr.,Sodeman W A,ed.…”,该例句说明国家标准中并未考虑到editor的单复数问题,这是不妥的。

2 “et al.”的用法

  “et al.”是拉丁文“et alii”的缩写[2],故使用“et al.”时应该用斜体而非正体;“et alii”相当于英文的“and others”,意思是“以及其他等等”,是个复数形式,因此在使用“et al.”时应该注意这一点。在“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”6.1.2节中作了这样的规定:“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三个时,可全部照录。责任者超过三个时,只著录前三个责任者,其后加‘等’字或者其它与之相应的字。”这个规定用于中文文献没有问题,但用于英文文献就不太妥当了。从“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”6.1.2提供的第2个例句:“Yelland R L, Jones S C, Easton K S, et al.”中,可见有两处不妥:一是“et al.”未用斜体;二是如果责任者是5个人或者5个人以上时,用“et al.”为正确,但若责任者正好是4个人时,用“et al.”来表示恐怕就不太妥当了,因为“et al.”在这里仅代表1个人,作单数用而非复数。因此,可否对“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” 6.1.2节中作这样的修改: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四个时,可全部照录。责任者超过四个时,只著录前三个责任者,其后加“等”字或者其它与之相应的字。或者: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两个时,可全部照录。责任者超过两个时,只著录第一个责任者,其后加“等”字或者其它与之相应的字。后一种情况在外文书籍中较常见,即:
  Yelland R L.… (一位作者表示方法);
  Yelland R L and Jones S C.… (两位作者表示方法);
  Yelland R L et al. … (两位以上作者表示方法)。
  此外,在使用“著作-出版年”制参考文献方法对正文进行标注时,也涉及到如何使用“et al.”的问题。在“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”8.2.2节中,规定引用多著作文献时,一律只列出第1作者,其后加“等”或“et al.”,这也可能会造成使人误解为作者人数一定超过2人的情况。因此可否这样表示:引用多著作文献时,作者人数为2人时全列出,如“(华罗庚和王元 1973)”或“(Kennedy W J and Garrison R E 1975)”;作者人数超过2人时,列出第1作者,其后加“等”或“et al.”,如“(刘国钧等 1957)”或“(Buseck P R et al. 1980)”。

参考文献

1 王立名主编.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.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1996,512
2 《新英汉词典》编写组编.新英汉词典.上海:上海译文出版社,1978,378,410

《植物生理学报》 编辑部, 200032 上海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

收稿日期:1997-03-24 修回日期:1997-07-18